枼青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武林小说50xs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****
女真人常说:武将当为巴图鲁,文臣当属巴克什。巴克什,蒙古、女真语中乃文儒谙悉事体之称。女真族中兼通女真、蒙、汉语之臣,频频出使,传宣汗谕,招纳降服,被努-尔哈赤赐号“巴克什”,乃赫图阿拉城中的文官要职。与武臣赐号“巴图鲁”一样,都属官爵称号。
大殿风波过后,皇太极生怕出了岔子,连夜安排好了我的身份。一向同巴克什们情同手足的他,在文馆帮我打点好了一切。
我就这样以赫舍里·碧落的身份住在了文馆。
文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编制女真语书册,撰写汗王实录以及掌管老档,这些巴克什们不仅允文,有些还身兼军务,随时能披甲出征。
我能够顺利地在文馆安置下来,真要多亏了我能说女真语和汉语。而先前在朝堂之上自称是我“师父”之人,乃是巴克什赫舍里·硕色。赫图阿拉城中约莫有七八个这样的巴克什,而主要负责文馆工作的是硕色巴克什和他的族弟,名叫赫舍里·希福。
赫舍里氏也是这赫图阿拉城中显赫的一族了,这个名字似乎在各种日后的清宫剧里,也屡见不鲜,证明其日后的发展也甚是兴旺。
而皇太极与赫舍里二兄弟的关系,亦师亦友,希福的年纪只比皇太极长几岁,二人志趣相投,所以有些交情,而硕色则是以文会友。
据说有一次,文馆内吟诵汉诗,硕色巴克什的一番言论,令在场的众人都五体投地,连皇太极都直说:“以硕色巴克什之才,堪为吾师。”
硕色知道我通晓汉语,便将许多手上的汉书译文拿给我修缮,这倒不是什么累活,以我的水平足以胜任。只是偶有闲暇,我便会在文馆的书桌前发呆,一张一张地写着“叶君坤”三个字,写了连自己都数不清的张数。
硕色偶会来点拨我几分译文上的事情,一日路过,见我桌上密密麻麻写的皆是这三个字,便好奇地问我,这三个字何意。
我却是一阵心酸,只答是个故人的名字。
硕色主掌文馆,自然公务繁忙,并没有过多追问,只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:“我还以为是个字谜呢……”
我轻笑着摇头,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,也没有去深想“字谜”后面更深的隐喻。
这文馆里,值得一提还有一位皇太极曾特地介绍给我认识的巴克什,名叫博尔济吉特氏·武纳格。
他与府上其他的巴克什不同,武纳格是个蒙古人,却是在叶赫长大的,据说是皇太极的额娘孟古生前的挚友,所以皇太极从小便跟着这位武纳格巴克什学蒙语。
这位武纳格能舞文弄墨,也能舞刀弄枪,前日一见,倒真长了一副武将的模样,身材健硕,哪里像是做学问的人。
皇太极是努-尔哈赤儿子中,唯一精通汉文的。他的书房里摆了不少的书,四书五经,礼易春秋,可谓是无一遗漏。
皇太极对汉学的精通,似乎也奠定了他日后入主中原的文化基础。想到这里我才隐隐约约记起,努-尔哈赤的谥号是“□□武皇帝”,而皇太极的谥号里则是“太宗文皇帝”,看来这谥号中的“文”字,并非空穴来风。
在我的刻板印象里,女真人与汉人间的民族情绪是极强烈的,就说努-尔哈赤,不说对汉人是恨之入骨,至少也非能和睦处之的。赫图阿拉城中,对汉人有着十分严苛的禁令,不许通婚,不许私藏,不许叛逃……等等。
未入关前,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话,又精通汉学的爱新觉罗家人更是凤毛麟角。所以我便好奇地问过皇太极,为何学这些汉人的东西。
那时皇太极正坐在书房里读《春秋》,搁下书来问我:“你可知蒙古人征服中原用了多久?”
我被问得发蒙,半躺在他书房的摇椅上,“多久?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我在妖武乱世,武道成神》《文豪1978》《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》《噩梦使徒》【小燕文学】《别再催眠我了,反派皇女!》《穿书后成了狼孩》《神话:灵性支配者》《石破天穿越令狐冲》【全本迷】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